设计的技术含量
时间:2008年12月30日 内容来源: 互诺科技 浏览量:0

  设计方法曾经是个很尴尬的话题,因为经常看上去很美。专业人士们动手动脚折腾一大圈,出来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也有些设计师总喜欢把方法、概念吹的特神。结果导致好多人认为设计很简单,跟做数学题一样,拿公式公理去套,三下五除二得出定量结果。

  从根源上分析此问题,做新产品肯定在满足用户需求上有创新,于是设计应该围绕创新来开展。即使是没有任何创新的产品抄袭,还会受不同公司的产品群、战略、资源等客观条件影响。也就是说,理论上做每个产品设计的基础都不同。

  既然如此,那就很麻烦了。因为能总结成方法,必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能通用的方法,必然无法做到很深的境界。所以,只有不可复制、量身定做才能创造设计的真正价值。

  比如用户研究的例子,所有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咱们扪心自问能有多少难度?精通业务的产品经理,不用三个月完全可以学会,而且在业务经验的支撑下,认识比我们这些只懂理论的家伙要深入的多。前不久与位在德的博士聊天,他说曾经与导师也提过,这些方法他自认为三个月就能学会,可学校非要他们做两年。

  如果在评估设计经验角度考虑此问题,设计经验应该明确特定业务前提。比如网络购书,某设计师曾在XX网络书店做过X年产品设计,对国内外知名网络书店进行了X年跟踪、调查、分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位设计师对网络购书类产品设计经验丰富的结论。

  一位朋友总结的“共性只是基础,个性才是附加值。”虽然我们学到的都是些共性的东西,但要想把事情做透,仅靠共性基础不可能,必须通过业务认识深入个性附加值。隔行如隔山,在设计领域同样通用。“作文大选、写作技巧”那是扫盲用的,有造诣的作家必然有非凡的生活体会。

  说白了,互联网、互联网设计其实不算行业,也就是个领域。在职业生涯角度,建议同行们找准有前途的业务方向做积累,总有天会资深起来,炒概念玩方法终究只是与时俱进的过客。

  此文为“立足于传统行业设计”续篇。http://blog.rexsong.com/?p=1172

  原文:http://blog.rexsong.com/?p=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