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了myspace聚友网开放日,活动设计的很巧妙,就是让网友分组并以产品经理、主编和市场经理的身份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聚友网。4个小组相互pk,在传达聚友网的理念的同时也将用户的意见收集了起来。
就我个人感觉起来,这些专业的用户做起非专业的产品和内容来,具有非常高的水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就是音乐盒的问题。在要求做“我的空间”的两组用户中,都将聚友的音乐盒当作了靶子。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当他们由“我的空间”点击到好友的页面时,原本在听的音乐就突然中断了,换成了好友音乐盒里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很可能是他们不想听的。
由于我对音乐不是很有兴趣,所以不知道这种需求对于多少用户非常迫切。但我感觉到在我的空间设计中,我,我的,你,你的这些边界的细节对于用户的体验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从我参加myspace聚友网开放日的感觉来看,“自我意识”之强,超乎我的想象,音乐盒就非常典型。对于这批强烈“我”中心的用户来说,不管我是在自己的页面耕耘,还是去朋友的页面浏览,“我就是中心”,“我”都不可分割,“我”就喜欢连续不断的听我的音乐。遗憾的是,目前似乎没有一个网站的空间音乐盒是按这个思路来设计的。
“我”就是中心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个性化,在用户对聚友网感觉的投票中,4组用户没有任何一组用户完全选择了官方给出的默认词,而是将自己的理解加了进去。在我的空间设计及博客编辑器设计中,个性仍然表现的十分强烈。但在产品设计中,作为主人的“我”和作为客人的“我”却容易混淆或不加区分。
这个问题似乎也是普遍存在,以用户体验较好的51空间为例,极为个性化,有的满屏的黑色,包括文字,有的满屏的动画,作为主人的“我”充分个性化了,但对于客人的“我”来说,却十分的不爽。从主人的页面内容来看,主人非常的渴望互动和交流,但面对满屏的动画和特效鼠标,客人根本就无法回复和参与。
或许,更多的这种开放日能打开我们的思维,解决掉这样看起来非常小的问题。